談及全球分工,我們在探討誰將成為中亞國際物流樞紐之前,需先解決一個實質性問題:要成為國際物流樞紐,必須滿足區域國家在全球產業市場中的分工。例如,從資源國到制造國,再從制造國轉變為消費國,每一次轉變都需要該區域或國家具備人口、經濟、科技及其他特殊條件。目前,中亞國家資源豐富,主要出口天然氣、鈾、鐵、銅、金等礦產。盡管有些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擁有制造業基礎,但整體上還不足以成為強大的制造國。因此,基于產業優勢,烏茲別克斯坦有可能成為中亞地區的國際物流樞紐。
再來看中亞的區域優勢。由于海權受到一定管制,進出口物流成本波動較大且時效性較慢。中亞地區擁有陸權的國家已開始從過境貿易中獲得經濟效益和影響力。例如,哈薩克斯坦近期因俄羅斯稅制變化而調整了過境車輛的通行規定,從而影響了陸運目的地國的物流成本和經濟安全。因此,有必要在中亞地區建立一個相對可控、安全且平衡的陸運樞紐中心,以擺脫任何一方的管制,從而解決因各國政策變化而帶來的供應鏈風險,其中,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都有機會成為貨物中轉樞紐,至于誰能取得更多權重,還需要看后期兩國在產業、過境便利性上的發展狀況。
關于陸權之爭,簡而言之,中亞各國因過境問題長期存在陸權爭奪。其中,哈薩克斯坦受益最大,擁有口岸、鐵路換裝和運輸路線等優勢。而其他中亞國家由于口岸較少、經濟實力較弱,難以在公路和鐵路方面擴大陸權優勢。然而,隨著中吉烏、中阿等鐵路和公路陸權的補充建設,哈薩克斯坦的陸權優勢將逐漸被削弱。屆時,位于過境路線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跨里海運輸線上的阿塞拜疆,都有可能成為中亞地區的區域國際物流樞紐。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自新疆眾聯華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官網
]]>接著在說題目中的跨境電商和中亞五國這兩個條件。我們對跨境電商的概念和了解,網絡上已十分普及,這里不在多解釋,對于跨境電商的物流需求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批量發貨至海外倉,另一種則是單件單次發貨。兩種需求對于國際物流貨代供應商的要求完全不同,前者需要在國外有倉儲配送能力,是自營,還是合作外包均可,最終會體現在價格和時效上;而后者單件單次發貨需求,大部分國際物流貨代快遞企業都能操作,只需考慮操作環節上的優勢點,比如運輸的國家區域是否是該公司的服務能力范圍,運輸的方式是否是該公司專業優勢,運輸的成本是否能被跨境電商客戶接受,等等。
而中亞五國是指發貨的方向和配送區域,決定著跨境電商必須尋找與此有關聯的物流貨代供應商,專門經營中亞地區的公司來為之提供服務。中亞地區均為內陸國家,各國政治經濟環境復雜,運輸方式主要以國際汽運、國際鐵路和國際空運為主,要求物流貨代公司在語言、關務以及其它物流資源上具備實力,如果你想把貨發到中亞五國,卻找一家從事海運業務的貨代公司操作,恐怕就不太合理了。這一點從我司經營的烏茲別克斯坦專線快遞業務上就能看出,早期接到貨代同行的運輸委托貨量較高,近三年來,跨境電商類的終端客戶的貨運委托比例增長迅速,說明終端客戶對成本以及評估物流供應商的方法越來越成熟。
國際物流貨代企業大多有自己善長的業務方向,并且只在這個方向內進行相關資源的整合,以將成本降低到客戶可以接受的范圍,并擁有一定市場競爭力,方能存活。同理,面對中亞五國也有相關的專線貨代公司在經營,大部分位于靠近中亞五國的新疆地區,這就像我們要在哪個港口出口,就在哪個港口尋找物流貨代一樣,我們要出口到中亞五國,就要到靠近它的地區或口岸尋找供應商。
最后,在說說跨境電商如何理解“靠譜”。網絡上已有很多文章建議跨境電商從業者如何選擇貨代,比如要考慮服務、優勢、價格等等,這三方面確實都是要考慮的歷因素,但還要根據跨境電商平臺,跨境平臺上的商品屬性和實際需求來分析。打個比方,如果是大批量發貨到海外倉,在確定了運輸方式后,價格是最重要的考量前提;而單件單次發貨到最終客戶,除價格、時效、安全之外,物流貨代快遞的清關能力變成最核心的考量前提。
眾所周知,中亞五國及俄聯邦國家關務情況復雜,對清關有很多要求,無論你選擇的物流貨代供應商運輸時效有多快,運費有多低,服務有多好,如果不具備起運地和目的地順暢的報關、清關能力,必定導致客戶遲遲收不到商品,想想,之后客戶還會再去買你的商品么?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新疆眾聯華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